引子:知之愈明,则行之愈笃;行之愈笃,则知之益明。 —— 朱熹 《朱子语类》
一大学故友突来电话跟我抱怨:“工作甚久,老板非我伯乐,重女轻男,目光短浅,我前途无亮啊!”。我放下手头的工作,问他为何得不到上司的青睐。他说他呈递给公司所有的项目研究报告(注:他们公司是网络科技公司,如提出的项目被采用不仅会受重用还会有丰厚的奖金。)都被打掉了,自己苦思冥想的产物,自我感觉非常的独到和经典,可就是受不到老板的赏识。我劝他不必焦虑,并约好星期六上午到我家来喝一杯清茶,如若项目可行,我将考虑投资。他听后兴奋不已,并连连道谢。
周六一大早,门铃响起,按捺不住激动的他,精神饱满地迎面而来。我让妻子沏了壶茶水,随后听他娓娓道来。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朋友,也确实想着帮同学一把。所以虽他讲的过于笼统,我也实在找不到中心点和切入点,但我还是让他放下了所有项目资料,并答应他我会在周一具体回复他。然后简单的粗茶便饭,送走了慷慨激扬的他。第二天,闲来无事,拿起桌上的项目报告并打开电脑浏览了PPT,顿时无言以对,很是意外——所有的项目大同小异,都是“马云逻辑”,死板老套,不务实、不可靠……我异常疲惫,甚至愤怒,随手丢掉了所有的材料。试问,这样的报告这样的项目,如何能得到领导的重用,如何让能前途有亮呢!?
一个人,如果没有“认知”,将会有多么的可怕!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曾说:“开始吧,孩子,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!”,我们每一个人从呱呱落地,紧接着就是学会认知。认识每一个脸蛋,每一种情绪;知道每一种声音,每一样物品。渐渐地,我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,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天赋,向前辈取经,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。然而,在当今这个拜金和现实的社会“洗礼”下,很多人横冲直撞几年后就变成了清一色的空洞和不务实的行尸走肉。在十亿分之一的成功商人马云“孜孜不倦”和没日没夜地洗脑下、在王健林“先小赚一个亿”的“启发”下,很多人歇斯底里,总做着一夜暴富的白日梦。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模样,忘记了努力的必要,忘记了务实的精神。于是他们就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,明明知道前面的道路黑暗无边,可是又好似很多人都在前面闪闪发亮、向他们招手。他们不甘放弃,完全忽略了脚下的死尸,尽情地演绎着属于他们的“绝唱”。他们忘记了曾今追求过的梦想,忘记了作为人最基本的属性——认知!——甚至忘记了什么是对与错!
在欧洲,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谚:因为一根铁钉,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;因为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;因为一匹骏马,我们失去一名骑手;因为一名骑手,我们失去了一场战争。所以我们会发现,精细入微的东西一般都是欧洲人打造出来的,比如德国的汽车、瑞士的手表、法国和意大利的葡萄酒。因为他们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——清楚地认识细节才能决定成败!所以我们会发现,浪漫优雅的柔情一般都是欧洲人琢磨出来的,比如艾菲尔铁塔、威尼斯水城、布拉格广场。因为他们认识到浪漫是需要情怀的,没有情怀何以爱情呢?
去年HZ市商务局书记开办了一次“杰出海外华人华侨商务座谈会”,我有幸被邀请,千里赶赴。
席间,一位在澳大利亚做wine estate的中国商人引起了我的注意。“我这个人知情达理,喜欢交朋友,喜欢葡萄酒,”他侃侃而谈,“我做生意的唯一的宗旨,就是自己赚到了钱还能够使周边的人满意。我虽不能财分天下人,但我绝对能做到财分天下朋友。”,然后他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张名片,上面标注头衔都是某所大学博士毕业、某个商会的会长以及某个产品的专利持有者等等。我能够保证他不是在场几十个人里面身价算高的,但是他的确是话最多、相对引人关注的——吹捧自己也是一种号召力。
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便是“言多必失”,所以要“多听话,少说话”。殊不知在国外,这种儒家教育是不被推从的,甚至是排斥的。美国人讲究人权,而人权最基本的法则便是“发言权”,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荧屏上、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美国人的滔滔不绝,喋喋不休。而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,敢于成为众人当中的“话痨”,实际上就是一种“自信”。而自信过于膨胀的话我们俗称之“自恋”——这种“自恋”就是生意人,特别是领军人必不可少的气质和魅力。自古以来,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都似乎是无所不能的,在他什么身上你可以找到权利、才气、相貌、能力等等所有你所想要拥有的光环。久而久之,被崇拜的人也顺应这些掌声和目光,更加的坚信和迷恋自己,认为自己顺天应地、神通广大。自然而然,他的责任感更强、压力更大、能力超人的同时必定左右逢源。所以,“自恋”的人虽是辛苦,可他们依旧陶醉自我。我们就不难得出结论为什么马云会喜欢上各种荧屏,秀他一口流利的英文;而王健林会轻松地说出“先赚一亿”这种狂言了。前者是爱表现自己学识的自恋狂,后者是爱显摆自己钱财的自恋狂。自恋者在世界各大公司的高管当中并不罕见。研究者Babiak,Neumann和Hare发现,“自恋者”和高层管理者的能力之间存在很多重叠的特质。如果你以自我为中心指挥他人,会被同事认为具有领导潜能;如果你不向他人表露真实想法,会被认为自控力强和性格坚毅;如果你习惯于进行夸大的自我评价,会被认为自信;如果你对伤害他人毫无同情,会被称为敢于推进艰难的决策和对事不对人的做事风格。
三国时期,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举百万雄兵,进军江东。一时间,铺天盖地,神鬼皆恐。在赤壁之战前夜,曹操举杯望月,高吟“杯酒当歌,人生几何?”,可谓空前绝后,气宇非凡!曹孟德何等自恋?他深知自己非比凡人,所以胸有成竹,相继刺董卓、擒袁术,灭吕布、杀袁绍。心狠手辣,一代枭雄!他常常告诫部下,信心是自己给自己的,要让敌人闻风丧胆,才是胜利的关键。
再谈关羽,同样是盖世英雄,百年难遇。乱世之下,关羽傲视天下群雄,视众将皆为鼠辈,斩颜良、杀文丑,过五关、斩六将。霸气冲天,孤独求败!关云长何等自恋?他擒黄忠却不杀,只因嫌黄忠是“老辈”。医生为其剔骨疗伤,关羽称“区区小伤,何需麻药?”,所以虽臂上刀伤鲜血淋漓,白骨可见,但关羽却与众将把酒言欢,泰然自若。这又是何等的心高气傲,不可一世?所以我们后人愈发神话关羽,称其为“关公”或“美髯公”。
当然,我所说的只是相对的,并非绝对的。当一个人正视了自己的本身,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擅长之处,并付出努力于实践后,成功就近在咫尺了。而成功后的人,自然比常人更加自信和更加着迷自己。所以有了认知,才能诠释自恋。这是一个过程,金蝉待脱壳,艰辛和痛苦自然多于常人不少。所以,肩负使命,就应奋不顾身。
所以,综上所述,我们要理解有抱负、有能力之人的心高气傲,他们在夜里拥抱着孤单和压力。而当他们成功的时候我们要为之鼓掌,因为在梦里他们都末雨绸缪,居安思危。
不正视自己,嫉妒心重的人,永远都不明白“自恋”的痛苦。